3月3日,溫州市委人才辦聯合市人社局、市住建局,發布《2020年溫州市首批人才住房配售公告》,首批籌集1700多套房源,共計約18萬平方米, 將于本月15日啟動申領。這標志著,溫州人才新政正式落地,又一城市加入新一輪“搶人”大戰。溫州在去年12月發布過《溫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舉實施辦法》的通告,其中就提到“符合條件的優秀本科生買房打7折,租房3折”等優惠政策。
政策原文:
購房:
全職在溫州市中小學(幼兒園)、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且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且貢獻積分值達到100分以上,全職在我市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中介機構工作, 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或具有《溫州市緊缺專業人才需求目錄》范圍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且近兩年年工資薪金所得額達到10萬元及以上的兩類人才配售面積為90平方米,購買價格為備案價70%。
租房:
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具有《溫州市緊缺專業人才需求目錄》范圍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配租面積為40平方米左右,租金為同地段住房租金評估價的30%。
限售:
配售的人才住房自簽訂買賣合同之日起10年內為共有產權,不得上市流通周轉、不得辦理抵押貸款(用于購買本套住房的公積金和商業按揭貸款除外)。 配售的人才住房自簽訂買賣合同之日起滿10年自動轉為完全產權登記。
溫州“符合條件”的本科生不設畢業年限,只需全職在溫州企業工作,兩年工資加起來超過10萬(沒到本科還可以根據職稱放寬)即可。
比去年年中呼和浩特限定戶籍、工作區域、畢業時限等嚴格的半價買房試點措施, 顯然要有誠意的多。
并且,溫州本次的公告直接公布了申請房源的詳細措施。
從吹風到落地,只用了三個月。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武漢市2017年2月提出百萬大學生留漢措施,其中“大學生以低于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房子”赫然在列,然而,首位8折購房的“幸運兒”,卻是在2018年6月才簽約成功。
從出臺到實施,武漢醞釀了一年多。
無論是7折和3折,人才適用范圍,還是快速的落地時間,都凸顯出這次政策的力度與速度。
為什么,溫州要這么迅速的啟動人才政策呢?
都知道溫州受疫情影響嚴重,需要措施刺激經濟, 但其實政策背后透露的信號,遠不只這些。。。
1
近年來,“數字之城”杭州和“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寧波,發展得是如火如荼,這對溫州來說,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2018年,杭州和寧波聚集了浙江42.4%的外來人口,聚集效應空前強大。
最近,一份2019中國城市人口流入五強初步統計數據,杭州也以55萬的成績位列第二。
1、深圳新增79萬
2、杭州新增55萬
3、廣州新增46萬
4、武漢新增39萬
5、成都新增33萬
而溫州,一部分人口向杭甬流入,自己則陷入了人口凈流出的窘境。
根據溫州市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為10.6萬人,死亡人口為4.6萬人。 而常住人口僅增加3.5萬人。
稍加計算便知,18年的溫州已經是人口凈流出狀態, 2.5萬離開了這座城市。
浙江發改委的一篇稿件顯示,2011-2018年, 溫州市累計凈流出42.9萬人,流動人口占全省比重從2010年的31.1%,下降到2018年的19.2%。
勞動人口的降低,直接影響到現階段的產業轉型和未來的經濟潛力,而經濟狀況反過來又影響人口留存決策。
溫州以私人中小企業居多,難以發展可以提供更高收入的高端產業,再加上前幾年的民間借貸風波,的確在經濟上遇到了一些瓶頸。
2018年,溫州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跌13.6%,成為浙江省唯一一個該項指標下跌的城市,另外,其一般公共預算也被嘉興反超,兩年增速基本都在省內墊底。
一方面,這確實說明當地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其賣地的收入在逐漸下滑,ZF有意地破除對房地產的依賴。
也只有這樣,把原來的泡沫擠掉,才能真正實現經濟上的改革。
2
按理說,溫州人應該是全國出了名的有錢才是。 購買力強大,需求端夯實,房價也不至于那么多泡沫。
可是,在人口加速流動的今天,有錢的溫州人可能都已定居在其他更發達的地區,留下的購買力,平均起來或許并支撐不了其21000的均價。
就像如果對溫州不了解,單看其2019同比增長率8.2%,總值6606.1億的GDP,是非常顯眼,但其人均GDP近幾年常列浙江倒數,依靠人口體量和房地產投資支撐起的GDP總量也許并不扎實,產業轉型和人才引進仍舊是溫州現階段亟需解決的難題。
2018年,溫州GDP總量為6006.2億元,房地產投資1176.57億元,占比為19.6%,屬于偏高的一個狀態。
不僅如此,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季報宏觀杠桿率報告”數據,在統計的34個城市中,截至2018年末,居民杠桿率高于80%的城市有5個,分別為杭州(103.2%)、廈門(96.3%)、溫州(91.1%)、??冢?3.8%)、深圳(82.3%)。 溫州位列第三。
另外,2019年的溫州房價收入比排在第13位,這個數字對于一個非省會的地級市來說,顯然是不合理的。
現在,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2020年二月溫州的房價為21,103 元/㎡,同比僅增加0.50% ,一年下來,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可以說是陰跌, 溫州的房價其實已經非常危險。
曾經的2010年,溫州的房價一度達到每平米25000元,最貴的區域敢叫到8、9萬一平,直接比肩北上廣。
后來的故事就是全面腰斬,人民和地方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所以,加上疫情影響,現階段溫州的重要任務 就是要讓自己的經濟跟上自己的房價,避免再次出現房價大跌的歷史覆轍。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增加房產購置需求,又能起到增強經濟活力,還能不與房住不炒原則相違背呢?
如果依靠盲目的放松限購限貸,肯定只會引來更多的投資性需求,與穩樓市的初衷背道而馳。
合理的人才政策,便是不二之選。
這才有了溫州今天如此力度的政策實施和這么迅速的政策落地。
3
拿溫州此次的政策來說,嚴格的限售制度基本掐斷了短期投資的可能,以人才為主旨避免了用地產來刺激經濟的嫌疑。
盡管其他城市在最近也出臺了一些放松政策,比如駐馬店和臨安的兩成首付, 但這樣意圖也太過明顯,前者被約談后者被叫停。
溫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絕對發源地,其政策水平也是有著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特點, 不動聲色地引導著剛需們提前釋放需求。
大胡子李俊懷老師在19年的年終秀上曾做出預測,2020年雖房住不炒的核心基調不變,但城施策下的局部放寬會遍地開花。 果然,溫州和杭州便首當其沖。
在全球經濟承壓和疫情突發的雙重背景和我國房住不炒的國情下,以人才政策來穩樓市的方法或許成為2020年二線城市的主流。
個人預計,受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還有經濟轉型壓力較大的天津、青島、大連、鄭州,都可能在未來人才方式來刺激購房需求,穩住樓市。
4
從溫州這幾年來的經濟基本面和人口狀況,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就是人口流向和戰略重心,都在向都市圈,尤其是都市圈的核心區域聚集和發展。
在我國多地開花的時代,溫州臺州作為中國東南部的沿海地區,地理位置絕佳,享受了對外貿易的紅利。
但在今天新型城鎮化戰略的背景下,溫州距離長三角核心區太遠,難以承接上海的經濟輻射,地理位置,反而成為其發展受到掣肘的因素。
從廣義上來說,溫州屬于也屬于長三角都市圈,但想要實現整個長三角蘇浙滬三地所有城市的協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像京津冀的石家莊,大灣區的江門肇慶,雖屬于都市圈戰略當中,但離核心區域太過遙遠,發展勢必會受到限制,而且都市圈核心城市對這些副核心的人口虹吸,更是讓他們的發展雪上加霜。
所以,從投資角度而言,都市圈核心城市及其地理位置貼近的衛星城,仍舊是當下的最優選擇。
6
溫州,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當年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加持下,浙C的車牌已然彰顯其經濟地位。
只是,現在的溫州的確處于歷史上一個比較艱難的時期。
相信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溫州人,一定能在未來重振自己的家鄉。
畢竟,黃鶴和小姨子跑這么多年了,也該記得回來一下了。
山東世基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衡山路16號世基大廈
電話:0535—6105002